近期配资资讯在线,浙江民泰商业银行一则“银行经理被曝月底跪求存款,到账失联”的消息在网络引发热议,将这家专注小微金融服务的城商行再次推至舆论风口浪尖。这一事件不仅反映出银行基层业务的管理乱象,更牵出了民泰银行近年来一系列深层次的经营问题。
存款风波:信任危机初现
8月5日,浙江宁波一网民在社交平台爆料,称某民泰银行经理在月底为冲业绩,承诺给予返现和礼品,恳请其帮忙存款 。然而,资金到账后,该经理却直接失联。此帖一经发布,迅速引发网友关注与讨论,不少人对银行工作人员的职业操守和银行内部管理提出质疑。事件发酵后,涉事经理虽连夜道歉并提出红包补偿,但仍被网友拒收。民泰银行客服回应称会核实情况,可宁波分行电话却多次无人接听,这无疑让公众对银行的处理态度和效率产生不满,进一步损害了银行的声誉和客户信任度。
历史污点:操作风险与内控隐患
回顾民泰银行的发展历程,“萝卜章”骗贷42亿案仍令人触目惊心。2015年1月至8月期间,萧山瓜沥支行原行长倪某联合中介人员,通过伪造业务材料和印章,将无真实贸易背景的商业承兑汇票贴现并转贴现,套取汇票贴现款42.8亿元,致使银行直接损失20多亿元。倪某因放贷问题被撤职后,仍铤而走险,以行长身份四处行骗,这凸显出银行在人员管理、风险防控和印章监管上的严重漏洞。评级机构中诚信国际也曾指出,民泰银行操作风险管理事后监督为主,事中控制薄弱,尚未建立全面风险管理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 ,这一评价在“萝卜章”案件中得到了充分印证。
此前,该行还发生多起不良信贷资产非真实转让虚假出表事件,多次遭到监管部门处罚。从2012年到2018年,因违规转让不良资产、掩盖资产质量、虚增存贷款等问题,民泰银行及相关责任人被处以高额罚款和警告 。这些处罚反映出银行长期存在的合规意识淡薄、内部管理混乱等问题,也让市场对其资产质量和运营稳定性产生怀疑。
业绩困境:增收不增利与拨备压力
从财务数据来看,民泰银行2024年的表现不容乐观。当年实现营业收入72.12亿元,同比增长7.56%,但归母净利润却同比下滑14.34%,仅为11.47亿元,增收不增利现象明显。这主要归因于多方面因素:做小做散的市场定位使其员工数量多,营销和薪酬费用支出大,成本收入比居高不下;2024年加大拨备计提力度,资产减值损失计提17.05亿元,在拨备前利润中占比51.23%,其中贷款损失准备计提13亿元,非信贷资产减值损失计提4.06亿元 ,大幅侵蚀利润。
与此同时,该行拨备覆盖率也出现大幅下滑。截至2024年末,拨备覆盖率仅为134.27%,同比下滑近19个百分点,虽2025年3月末略有回升,但仍处于较低水平。拨备覆盖率的下降意味着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减弱,一旦不良资产增加,银行将面临更大的经营压力。而净息差作为衡量银行盈利能力的关键指标,2024年为2.41%,同比下降0.34个百分点 ,预示着银行在利息收入方面的压力增大,盈利空间进一步压缩。
股权动荡:拍卖与质押背后的隐忧
2024年,民泰银行股权在阿里资产拍卖平台上被上架拍卖十余次。如温岭市兴元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持有的约1.2亿股股权被拍卖,该公司进入破产清算环节,这不仅反映出股东自身的财务困境,也可能对银行的股权结构和稳定性产生影响。大量股权被质押的情况也颇为引人关注,目前该行共有近10亿股股权被质押,占全部股权的25.6%,前十大股东中有4名股东将持有的该行股权全部质押 。银行股权频繁质押,或因股东资金压力大,通过质押获取资金;部分股东也可能将入股作为套利手段。但质押比例过高,易引发银行主要股东变更,进而影响银行决策和稳健经营,甚至产生内部纠纷 。
尽管2025年民泰银行在增资扩股方面动作频频,注册资本增加,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有所回升,但股权的不稳定因素仍为银行未来发展埋下隐患。在金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,股权结构的不稳定可能导致银行在战略规划、业务拓展和风险管理等方面面临更多挑战。
民泰银行面临的问题是多维度的,存款风波只是表象,背后的操作风险、业绩困境和股权动荡才是亟待解决的深层次问题。未来配资资讯在线,民泰银行需加强内部管理,完善风险防控体系,提升合规意识,优化业务结构,以改善经营业绩,重塑市场形象,否则在日益复杂的金融环境中,将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和发展挑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