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金融科技领域,维信金科一直是备受关注的企业。近日,维信金科发布的正面盈利预告显示股票杠杆网站,2025年上半年综合净利润和综合经调整净利润均不少于2亿元,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超65%,增长主要源于期内贷款额增加。回顾2024年,尽管发放贷款和贷款余额有所减少,但营收净利却实现双增,看似成绩斐然。然而,在这亮丽财报背后,实则暗藏诸多隐忧。
贷款业务下滑与结构失衡
2024年,维信金科发放贷款557.53亿元,较上年减少25.9%;国内线上消费贷未偿余额为262.2亿元,较上年末减少23.9%。除信托贷款逆势增长外,直接贷款、信用等级撮合贷款和纯贷款撮合等发放金额均有所减少。这种贷款业务的下滑趋势,反映出其市场竞争力的削弱。
从贷款结构来看,信托贷款的增长并不能掩盖其他贷款业务萎缩带来的问题。原本计划重点推行的纯贷款撮合模式,不但没有实现预期增长,反而几近腰斩,从2023年的124.7亿元下滑至2024年的76.7亿元。这表明维信金科在业务转型方面遭遇了重大挫折,未能有效适应市场变化和监管要求,其业务结构的失衡可能会影响到未来的可持续发展。
息费争议与投诉困境
维信金科收入构成中,利息收入以及会员费、导流费增长明显。利息收入同比增长41.13%,会员费、导流费等创造了2.26亿元营收,同比大增111.21%。然而,这种增长背后却是借贷人借款成本的大幅增加。
在黑猫投诉平台上,针对维信金科的投诉已高达40443件。众多用户反馈被收取了高昂的担保费、服务费等,导致综合借贷成本直逼公司所宣称的年化利率上限35.9%。例如,有用户在维信金科旗下的豆豆钱借款平台先后贷款94600元,除利息收取4678.28元外,又以担保费、服务费的名义收取9851.72元,担保费和服务费之和是利息的两倍还要多。还有用户借款29500元,每个月还款2962元,其中担保费就450多元,12个月总共需要还35544元,年化综合借贷成本高达35.9%。
这些高额息费不仅加重了借款人的负担,也引发了广泛的社会争议,严重影响了维信金科的企业形象和声誉。而面对如此大量的投诉,维信金科的处理态度和效率也备受质疑,许多投诉长时间处于未处理状态,这进一步激化了与用户之间的矛盾。
违规风险与监管挑战
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通报中心曾发布通告,维信金科旗下“豆豆钱”和“卡卡贷”在隐私政策透明度、用户数据撤回机制等方面存在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。2024年,央行上海分行也曾对维信金科子公司罚款12.5万元,直指其“违反征信业务管理规定” 。
此外,维信金科还存在通过引入多家合作方拆分费用,规避监管利率红线的嫌疑。在过往涉及的诉讼中,就有案例显示其通过将费用拆分到多个合作方,使得消费者的综合借款成本远超监管红线,但单个主体的费率却并未超出监管红线,最终消费者只能无奈承担高额费率。
随着监管环境日益严格,维信金科面临的合规压力与日俱增。一旦无法满足监管要求,可能会面临更严厉的处罚,甚至影响到其核心业务的开展。
逾期风险与资产质量隐忧
尽管维信金科在年报中提及加强风控取得一定成效,如2024年第四季度的首次付款逾期率稳定在0.58%,较2023年第四季度同比下降18.3%。但从全年数据来看,其逾期率仍不容乐观。2024年全年四个季度期末一至三个月逾期率分别为4.62%、4.47%、3.52%及3.39%;三个月以上逾期率分别为3.49%、3.82%、3.89%及3.02%。与同行业相比,其逾期率明显处于高位,个别季度还出现上升趋势。
高逾期率意味着资产质量下降,这不仅会侵蚀公司的利润,还可能导致资金链紧张,增加财务风险。如果不能有效控制逾期风险,维信金科未来的财务状况将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。
维信金科虽然在营收和利润上呈现出增长态势,但在贷款业务、息费合理性、合规经营以及资产质量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。这些问题若不能得到有效解决,将会对其未来的发展产生严重的制约,甚至可能影响到企业的生存。投资者和消费者在关注其业绩的同时,更应关注这些潜在风险股票杠杆网站,谨慎做出决策。